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虎年春节将至,为倡导科学文明、浙江绿色环保、南太健康安全的湖新品质消费方式,浙江省南太湖新区消保委结合近期市场消费热点和节假日消费特点,布春发布消费警示,节消提醒消费者谨防购物陷阱。示谨慎选
理性对待“优惠”促销活动,用进谨防购物陷阱。口冷春节临近,链食消费者们纷纷开始置办年货,许多商家也趁机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眼球,浙江如向消费者推送商品打折信息、南太满减券、湖新优惠券、布春赠品等。但在这类所谓的优惠促销活动中,购物者们需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因为这些“优惠”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设置许多复杂的限制条件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如有的满减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商品或购满规定金额后方能使用,很多时候,导致消费者甚至为了用掉返券,反而花了更多的钱,掉入商家的消费陷阱。因此,广大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理性消费,购物时尽量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超、市场等,并注意索取购物凭证。
购买安全绿色食材,谨慎选用进口冷链食品。在食品食材的选购上,建议消费者要选择正规的商超、市场去购买食物,不要购买不新鲜的水果、蔬菜等,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也应注意查看包装食品袋上是否标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容易腐烂变质的食物等。另外,为加强疫情防控,响应国家号召,保护自身健康,建议广大消费者谨慎选购和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如需选购,要关注其采购途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式等食品内容,不购买来源不明冷链食品。在食用冷链食品时,要做到烧熟煮透,避免直接生吃、半生吃,确保自身安全。
预付式消费要提高警惕,按需消费。近年来,随着消费模式的多样化,预付卡消费模式成为热门消费方式之一,但同时预付式的消费也纠纷不断,商家跑路等问题层出不穷。在此,南太湖新区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消费方式时,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提高警惕。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切勿盲从。办理预付卡后要保管好票据,保留相关协议,以便纠纷发生时能提供证据,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游婕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万晓东)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足、篮、排球产品比较试验结果,结果显示,40款样品均符合相关标准。本次比较试验共购买足、篮、排球样品40款。工作人员通过北京地区线下实体店购买4 ...
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2022年12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食品安全监管案例被作为2022年度“推进 ...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记者徐文智)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相关问题线索后,陕西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连夜召开全系统曝光问题处置工作部署视频会,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曝光的有关问题线索进行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2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福建监管局发布5则行政处罚信息,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峡银行)及辖下支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以下简称招行福州分行)等金融机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1月28日,记者从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春节长假期间,该局执法人员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233户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6户次、旅游景区4户次、商超集贸市场83户次、电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陈雪松记者张文章)3月15日上午,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在厦门市五一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由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委文明办、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 ...